一、原因深度分析
碱性析出(泛碱)
旧墙体(尤其是水泥基或老腻子层)含未完全反应的氢氧化钙,遇水性乳胶漆中的水分后溶解渗出,与空气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白色碳酸钙,或携带铁离子等杂质导致泛黄。
表现:漆膜表面出现不规则斑块、白色结晶或黄色晕染。
物质迁移(渗色)
旧墙面残留的胶粘剂、油污、烟熏痕迹或防水涂料中的化学成分(如沥青),被乳胶漆中的水分溶解后渗透至表面。
化学反应
新旧涂料成分冲突(如旧漆为油性漆,新漆为水性乳胶漆),或腻子中的胶粘剂(如801胶)与乳胶漆发生皂化反应。
二、解决方案(根据严重程度选择)
1. 彻底处理(供参考)
步骤:铲除至基层:彻底铲除旧漆、腻子层至水泥砂浆层,消除污染源。
基层处理:
用钢丝刷或打磨机清除松散颗粒,清水冲洗残留碱分。
涂刷抗碱防潮剂(如清泉抗碱防潮剂)或油性封闭底漆(如氯偏乳液),封闭毛细孔。
重新批刮:
选择耐碱腻子(如水泥基或灰钙基),避免使用含淀粉胶的普通腻子。
分层施工,每层干透后打磨。
封闭隔离:
涂刷1-2遍抗碱防潮剂(如清泉抗碱防潮剂),干透后再上面漆。
适用场景:严重泛碱、大面积发花或墙体结构受损的情况。
2. 局部修复(轻度问题)
步骤:
表面处理:
用砂纸打磨泛黄区域至露出坚实基层,清洁粉尘。
隔离封闭:
涂刷抗碱防潮剂(清泉抗碱防潮剂)或油性底漆,阻断底层物质迁移。
面漆覆盖:
选择高遮盖力、抗碱的乳胶漆(如硅丙或弹性涂料),涂刷2遍。
适用场景:局部小范围问题或预算有限时。
3. 应急处理(推荐)
1.用粗砂纸把已经泛黄的乳胶漆漆膜砂掉。
2.涂刷清泉抗碱防潮剂,墙面晾干。
3.把清泉抗碱防潮剂掺在腻子里,搅拌均匀,批刮已经泛黄的墙面,晾干后重新上乳胶漆。
这种方法简单易行,省工,省力,代价最低,效果可靠完美!
四、常见误区
❌ 使用墙固或者界面剂封闭老墙面,众多翻车证明,这种方法无法预防腻子发黄,乳胶漆发黄,只能算是撞大运!
❌ 使用普通白乳胶作隔离层:无法抵抗碱性侵蚀。
❌ 依赖“抗碱底漆” 无法解决墙体潮湿的问题。
重要的是做好防潮处理,潮湿是墙面问题的根源,潮气也是墙体出碱搬运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