玻镁板吸潮返水(返卤)的主要原因可归纳为以下几点,结合技术分析和实际案例进行说明:
一、原材料质量问题
- 轻烧氧化镁不合格
- 活性含量异常:活性氧化镁含量低于50%或高于70%时,化学反应不充分,导致游离氯化镁残留,吸潮后形成水珠。
- 烧失量偏差:烧失量>10%时,氧化镁结构松散,吸卤量过大;烧失量<4%时,结构致密导致反应不完全。
- 细度不达标:颗粒过粗或过细均影响反应速度,残留未反应的氯化镁。
- 氯化镁杂质超标
- 工业氯化镁中若含过量KCl、NaCl(吸湿性强),会以游离形式残留在板内,遇湿空气即吸潮返卤。
二、生产工艺缺陷
- 配方比例不当
- 卤水浓度过高(>30°Bé)或过低(<23°Bé),导致氧化镁与氯化镁无法充分反应,残留游离氯化镁。
- 料浆过稀
- 水灰比过大时,多余水分蒸发后析出氯化镁结晶,表面形成黏性水珠。
三、养护条件不达标
- 温湿度控制不足
- 养护时湿度过低或温度过高,表面水分蒸发过快,内部未反应的氯化镁迁移至表面。
- 关键数据:养护需在湿度60-70%、温度20-30℃环境下持续≥7天,否则强度不足且易返卤。
- 养护时间过短
- 化学反应未完成即投入使用,残留大量未反应的氯化镁。
四、环境因素诱发
- 高湿度环境(≥84% RH)
- 玻镁板中氯离子(Cl⁻)吸湿后浓度可达40g/L(远超国标),腐蚀彩钢板并形成水珠。
- 案例:某洁净室长期未启用,湿度失控导致玻镁板表面结露,彩钢板锈蚀脱胶。
五、板材类型选择不当
- 劣质填充料:使用木屑填充的玻镁板返卤风险高,而塑料泡沫颗粒填充的板材(如奥利德公司产品)可有效控制氯离子。
解决方案建议
- 选材把关:选择氯离子含量≤10%的优质板,优先塑料颗粒填充型。
- 环境控制:使用除湿机将湿度维持在<65%,梅雨季可放置氯化钙吸湿盒。
- 替代材料:高湿环境可改用硫氧镁板(无氯离子)或中空玻镁岩棉复合板。
总结:玻镁板返卤本质是氯盐残留与湿气共同作用的结果,需从原料、工艺、养护到环境全链条控制。若已出现返卤,可喷涂专用防护剂(如清泉玻镁板防护剂)解决玻镁板潮湿出水的问题。